《每周思路集锦2020.8.16发言合集01》


每周思路集锦群由刘大猫所组建,在这个群里,不可以闲聊,不许发任何表情包,红包,群成员需要每周在群里发言不少于一次,最多三次,否则将被移出群聊。

戴非

2020.8.16,第2次分享:

今天和各位分享一下如何学设计.共同探讨.

我设计专业出身,自己开的培训机构在初期也带过很多学员.本身学校里面本职工作也是教这个的.

想分享一下,如何最快学会这些软件,比如PS,AI,Pr这一类平面软件怎么用最快的方式学.

今天拿PS做个例子.网上各种免费视频多如牛毛.我个人的观点是:

1.不要纠结于细节,很多工具不用说学的太精,重要的是要先弄懂框架.
比如PS里面的图层和蒙版,Pr里面的轨道啥的.

所以不要纠结于细节,就是不要纠结于那些特效,那些滤镜,那些东西个人认为并不重要,现在网上资源太丰富,随时都能下载到,不要像前几年一样自己慢慢做 慢慢磨,效果是能做出来,但是没什么用.关键做出你需要的,海报啊,详情页啊,主图啊,首页啊,或者单页啊,等等自己需要的商业设计稿.是冲着解决问题去的.

也就是说一张图,一张设计稿是如何形成的?
在photoshop里面一定先学图层,然后学工具.这个顺序不要错,据我看好多的教材和免费视频里面是先学工具.

2.上千图网或者花瓣(同类网站有好多可以自行百度),去下载别人做好的各种各样的商业设计(会员费并不贵),比如,各种海报,单页,电商首页详情页什么的.拿别人的 P S D原文件来改动,以及多观察别人的图层是怎么构成的,很快就能形成自己的商业设计.这是最快的方式.最多学个三四次就可以做出很不错的设计.

3.软件本身学个几次就大差不差了,关键是提高自己的排版能力和色调搭配的能力,比如什么颜色跟什么颜色搭在一起比较协调.

4.钢笔工具和仿制图章这两个工具要学好,这两个东西很有用.
下次有机会再分享别的设计软件.只限于平面或者视频剪辑.3Dmax,玛雅那些三维软件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因为那些几句话,几百个字根本说不清楚.

魏凯

2020.8.16 本周第一次分享

不知不觉,坚持每晚写日记已经一年多。

某些夜晚,会碰到一个同样的问题——不知从何处着笔。

细细想来,这个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又混了一天。

没有新鲜的事物闯进生活,没有新鲜的知识爬进脑海……没有深度的输入,自然不会有精彩的输出。

所以,看一天天的日子有没有得过且过,晚上的日记就是最简单粗暴的检验方式。

于是,日记开始有了另外一层意义:当生活偏离航道时,它会敲了一个警钟,把我鞭策进正确的轨道。

熬孬的麻雀儿

8/16 第一次分享

这次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关于自身“学习力”的思考,本来想叙述一下近来的经历,但提笔又不知从何写起,感觉要让各位见笑了。互联网信息爆炸,让大家、教大家学习各类内容的信息非常多,我相信大家也都在每天学习各种新的知识,习得新的技能。其中我非常苦恼的事情就是,学习的速度不够,效率太低。但是怎么样才算真的学好了呢?并不是文章阅读的越快,或者挤出碎片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就能办好了。我想自己给自己定义的“学好”,一定是将知识内化,并且能够保证一定水平输出的状态。

如何能正确且快速地完成这个目标?这是我一直再问自己的问题。能找到好老师手把手带那自然是最好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需要自学的状态。关于自学,我觉得第一步就是能快速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并且能甄别其内容优劣。第二步,也是我自省时候觉得做的不好的一步,我觉得不应该立马开始按照书籍或者教程一步步开始学习,一课课听。而是,快速大量同阅一遍资料,细细思考,要达成我的学习成果目标,关键点在哪里,所需要的最少必要知识是哪些,然后立马开始学以致用。以这样阶段性目标为导向出发的学习,是我个人认为最有效且最快速成功学习的方法。就好像上面也有分享如何学习PS的朋友提到过的内容,学习PS最快的方法是粗略明白整个设计框架之后马上开始实践做图,不管做的好不好都没关系。总之就是要目标结果为导向,快速运用做起来。

还有关于“学习力”的思考就是,长期的学习肯定需要耗费能量,要在内心确立足够明确的愿望,有足够强烈的欲望去搞定这件事情,不然肯定会半途而废,那么这个欲望,这个做事情的原因的选择会非常重要。究竟怎么样的愿望,才能促使自己如此长时间坚定不移的长期付出学习?

最后一点就是,要打从心底里相信自己是可以完成的,量化自己的学习进度,及时给自己补充能量,同时不断总结不断整理让知识在脑中完成更多的连结和关系。

总结就是,有清晰的目标,坚定的勇气,优秀的知识来源,努力完成!感觉自己的进步之路任重道远,看到这里的朋友也感谢大家的阅读,谢谢!

米莉

2020.8.16 第一次分享|关键词:及时参与
及时参与:对于不懂的、好奇的、感兴趣的事物要及时参与进去。

最近这段时间,对于很多新事物感到好奇,想要参与进去,可总是给自己找很多借口,担心没时间、担心做不好,直至干脆屏蔽消息,不去关注、不去看。

以致于一拖再拖,这之间其实很消耗时间、精力,却又无丝毫行动及成果,当错过了最佳参与时机,想要再去参与时,发现难度加大的不是一点点,因为别人已经前行了一段路,自己这个时候想要加入,就需要更大的勇气。

所以,遇到新事物要及时的参与进去,一起学习、摸索,而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毫无参与感。

鲸鱼马戏团

2020.08.16

鲸鱼第二次分享:

爱是什么?爱实际上是关于存在的感知,类似于照镜子,所以,有“自我意识”的生物都能感受到爱,不管这份爱的是来自同类还是其他生物。

爱让个体首先确认了自己实际存在于这个世界,并且,爱确认、赞美、鼓励这种存在。

人们追求爱,实质上追求的,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

那么,看不到摸不着的爱,有力量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感受所有与物质世界的信息能量交换,都以感知到自我存在为前提。

爱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扎根的土壤。

有一句话说,幸福的人一辈子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这句话也可以理解成,人在幼小的时候没有外界的帮助是不能习得自我感知的,需要从他人那里确认自己的存在。

不幸福的人,从来没有被确认更不用说赞美和鼓励过存在于世界上,他根植世界的土壤几近于无,所以他一生都忙于确认这个存在,去索取,去纠缠,去交换爱,让自己能够扎根于这个世界。

而幸福的人因为已经有了土壤,而且被确认和鼓励过自己的存在,他此后即使遇到不被爱的情况,他也能够笃定的忽略这些伤害,而不损伤他的根系和土壤。

那么,谁能够给自己爱呢?答案是,除了父母,自己才能给自己爱,而且,自己给自己的爱是源源不断,永不枯竭的,造物让我们降生,本身就是最丰厚的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明白和觉察这一点,不断的提醒自己。

我们感知了自己的存在,才有力量去确认他人的存在,给予他人的存在以确认、鼓励和赞,而爱他人,其实就是确认他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上说,养育孩子的人,应该天然有足够的土壤。

其实,存在本身,就是最美最伟大的爱。

Qi

2020-08-16 第一次分享
自己最近做了一些笔记,关于自己身上出现的问题,这样做可以降低办事的失误率,确保高效和准确,让时间价值最大化;还可以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盲区。

1)将发生事故的自身原因,实际最大化:比如:最近线上的bug单,是一个listing图片优先级更换问题,刚出来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产品给的方案有问题,原因是之前也讨论过,后台数据有冗余,可能导致用户真正要的图片展示不出来;但结果真的是我代码问题,周旋了那么长时间,是由于自己的失误。事故发生后,只有第一时间将自身问题,真实的暴露出来,如果没有问题,再去跟别人力争也有底气些;

2)细心是一种习惯:定个外卖,我老是将在家的地址和公司地址不切换,在公司外卖送到家里了;问题的原因是:下单时,没有细看,如果多看一眼就不会发生,就是那么几秒钟,导致一个错误的决定;

3)坚守原则的底线:只有坚守自己的原则,自己才不会过得那么累,要大胆拒绝;如果不拒绝,你的节奏就被别人带偏了;长期来看,你的时间价值会变的低廉;

4)学会用欣赏眼光看人看事,你的言行别人心知肚明:别人不是SX,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用真心才能换真心;

六一王

第三次周分享

这次分享的主题是:你是表现型人格还是成长型人格呢?

毫无疑问过去的我是表现型人格,如果第二天有演讲,我可以通宵达旦地准备和多次修改演讲稿和模拟演讲,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而如果没有外在监督和外在的关注,我做很多事情都容易三分钟热情;

直到 2017 年,我知道了表现型人格和成长性人格的区别,然后尝试着逼迫自己成为一个成长型人格的人,默认表现型人格是不好的,并且刻意地很少在朋友圈发东西,认为那是表现型人格才会经常做的事;

但是最近一个月,我又开始每天发朋友圈,一天还会发两三条,这背后的原因是:我在有意地打造我的人设,我知道了人设是要自己设计的,你设计成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

并且以后我还计划在公众场所演讲、直播视频、做短视频、甚至写书,尽可能地让自己出现在大众的关注下,让自己跟更多的人建立连接。

我已经不再去执拗于自己是表现型人格还是成长型人格,我认为我都有,我既要自顾自地成长,也要表现自己,因为我知道了流量是很好的资产,要尽可能地在更多人面前去表现自己,千万不要谦虚,不要清高,不要闷头苦干。

这也让我知道看似两个对立的观点,实际上都蕴含着真理,它们甚至可以互补,在不同的适用场景发挥着作用。

当有了这种思维方式后,自我矛盾感和执念就会极大减少,并且更容易快速成长,因为我们可以听进去跟我们不一样的观点,允许别人跟我们不一样。

少了偏见和先入为主,才能开拓我们的眼界。

感觉一周三次的分享真的很少,希望可以多一些发言的次数,一周四天不能发言,真的很蓝瘦~

罗竞生

昨天举行了一场践行群的小伙伴线下聚会活动。
讨论的主题是“视频号平民创业”
这次聚会总共来了9个人。
其中5人没有开通视频号,4人开通。
开通的人中,只有1人长期坚持,并努力研究视频号。

我的感悟是:

这群人所处的环境,已经有大量的人在参与视频号
并且不断有人在灌输“视频号是个大机会”
但真的参与了的人,只有10%。
在我的朋友圈好像所有人都在参与视频号
我一度认为大部分人都参与进来了。
但实际上外面的世界,大量的人并没有参与进来
所以你参与了,机会非常的大。
愿意用心参与的人,最终就会成为“博主”
其他人最后就会成为“观众”
因此赶紧上车吧,不用犹豫。

罗竞生《每周思路集锦》2020.08.16

李继臣

李继臣本周第二次分享:

受大猫和本群的启发,我建立了一个读写跑定投群。

昨天终于把这个想法付诸行动,所以也就是“读写跑定投群”。

之所以叫定投群,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定投和长期的威力。并且制定了不闲聊不灌水的群规。

任何一个当初不起眼的行为,长期坚持下去,都会有着惊人的巨变。

我不喜欢一战成名,马到成功等俗世成功学,我更喜欢水滴石穿,小火慢炖,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等长期主义。

我想成为大家巨变的见证人,我也想让大家见证我的蜕变,这是我从本群受到的启发。

既然你想去影响一些人,那就需要你自己以身作则,你先做到了,别人才信。

今天早晨去市场买菜,本来可以开车去,但我选择了跑步去,而且还在跑步的同时听了几本书。

这种稳稳的充实感,让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再次感谢大猫和本群的所有人,你们的分享都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2020.8.16

闫浩

W34S1

关于输出

1.昨天在”长赢指数投资” 看到公众号输出的不可能三角:1)免费 2)高质量 3) 高频。公众号输出和日常输出的区别是什么?完整性,篇幅长度?

2.日常输出 可以定义为 朋友圈,推特的输出。这类输出中质量和频率最好的是 美团 王兴在饭否上的输出。

3.看到这个群(每周思路集锦),马上感兴趣。反思一下,属于思维输出,感兴趣是因为提供了一种明确规则的生态模拟,通过强制频率(每周 <1 >3), 强制过滤低质量(不许灌水),非免费(58元的成本)来建立一种高于朋友圈,但低于公众号的输出外部环境。目前可以想到的缺点是无反馈机制。

4.What 什么是输出,或者输出什么:1. 专业/主题式输出 对比较大的主题,持续输出 2. 思维输出,对自己思考的内容,以读者为假想观众 3. 过程记录,记录自己学习和完成一个过程

5.Why 为什么输出。对我而言,主要三个目的:1)是思维的外化,显示化过程。是克服自身懒惰的方式 2) 工作量证明,当想介入一个谈话层次或让别人了解你对某事的思维高度和深度,直接看工号即可 3)获取思维角度补偿,个体化思维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和自我强化。需要有更高维度的补充。 除此之外,人性中被认可,承认,夸奖的机制也很重要。

6.实践结果表明:目的 1,2比较可行。目的3则基本不成立,在有限的传播圈内,你从水平更高的人那里,很难低成本(无需单独交互)的获得意见和建议。从水平更低的人那里,则很难获得有价值建议。水平相近的人则需要大量的确认成本。

7.How 如何输出:尝试过的分享方式有博客,邮件列表,知识星球,公众号。工具并不重要,但工具框定了输出的形式,反馈模式,工具有轻重。

Gavinlee 远明

本周关于视频号的学习两大收获

1、你在发视频号之前至少应该准备10个左右的内容,在一周内发布,而且这些内容是比较垂直的,让人看了这10条内容,就知道你是做什么的,是不是值得关注。

为什么要10条呢,因为只有足够多的内容才能别人知道你到底是做什么的,大家通过名称、简介是很难信任你的,简介会做第一次筛选,看我是不是感兴趣,然后就会去看你的内容,你的内容少就无法让人做出判断。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如果你这10条内容中出现了一条爆款,那人家也大概率会看你其他的内容,这时候如果你只有寥寥几条视频,也是无法作为判断的。

我就是吃了这个的亏,我第二条视频就爆了,但是因为前面只有一条视频,还跟爆款视频内容不相关,所以并没有引发大批量的关注。那如果你前几条视频就爆了,怎么办呢,你就可以把你准备好的其他视频也发出去,这样别人在浏览的时候就会看到其他的内容。

2、爆款视频应该好好利用

爆款视频爆了以后,我们要做的不是任由其发展,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来继续传播,很有可能你这个视频就能够达到10w+,甚至更多的曝光。有哪些办法呢

1)在更多的社群里面传播
2)邀请朋友帮你传播,特别是一些社群的群主
3)做分享,分享你自己的专长,分享自己这个爆款视频是如何做出来的,扩大影响力,然后让更多的人关注到

这个我也是吃了亏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然后导致并没有发挥爆款视频的作用,完全都是自然流量

远明 2020-08-16

天青色等烟雨

大家好,我是90后品牌营销顾问云飞,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咨询项目中常用的思路。

大家可能都遇到过“超市加1元换购商品”的活动,恰巧我们在给企业做营销咨询过程中会用到这些方法,所以索性写篇文章给大家,算是做一点点贡献。
营销咨询中的心理学逻辑—比例偏见的巧用

1.案例引入:如果A店的书100,B店的书50,你会为了便宜特地跑一趟B店。但假如A店的电脑10000,B店的电脑9950。你就未必乐意跑一趟了。

2.原理:指在很多场合,本来应该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但是人们更加倾向于考虑比例或者倍率的变化,也就是是说人们对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

3.应用场景:
(1)电商标注优惠券,10-6的优惠券,就叫6折优惠券;100-6的,就叫直降6元。
(2)比如一个100元的台灯,降价10元,未必有人买。但改成,100元台灯,加价1元立得小电扇(电扇成本11元),买的人就会多起来。因为1元投入获得11元的产出,实在是很吸引人。

4、实践方法
第一,在促销的时候,价格低的商品,用打折的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感到更多的优惠感,而价格高的商品,可以用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到优惠,也就是价格低的时候讲比例,价格高的时候讲数值。

第二,用换购的方式,让消费者从心理上把注意力放在价格变化比例很大的小商品上,这样会产生很划算的感觉。

第三,把廉价的配置品搭配在贵的产品上一起卖,相对于单独卖这个廉价的商品,会更容易让消费者感受到价值感。

5.今日思考:如何巧妙的应用比例偏见来销售你的产品呢?
希望分享的这个“小套路”对你的产品营销有些帮助。

云飞 8.16

盐汽水

2020.8.16 盐汽水本周第一次分享
有一个朋友想要对他的画室进行扩店,于是想找投资人,昨天让我帮他做下简单的咨询。

在两个小时的对话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朋友对自己目前的经营状况并不十分了解,比较直观的就是我问她目前画室的日常开销有多少,半年内的流水有多少,一个授课老师的人效有多少,在新增用户的情况下目前的现金可以撑多久,他几乎都回答不上来。

通过他的描述,他的画室经营的还不错,客单价在7000左右,2个月可以招生60学生,投入产出比算起来还可以,但是由于他对于财务数据和成本的核算都不十分不清楚的情况下想找投资,会被投资人问傻的,而且他对于画室的事情有些大包大揽。

创业本身需要很多技能包,财务、法律、营销、运营、管理、技术,不一定要样样精通,但是有几项是必须掌握,如果自己搞不定那就通过找合伙人来补齐短板。但是他对于找合伙人这件事情很有抵触,因为看到了很多几个人合伙最终不欢而散的案例。也经常有人在抱怨自己的合伙人有问题,但是一个人不会游泳,换游泳池是没用的,还是得从自身出发找问题,有的时候我们还是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了。

很多创业者将很多事情做来做去就做成了生意买卖而不是商业,我这个朋友十分不理解为什么很多投资人投完之后就快速要增长率,快速要回报这件事,他担心自己的画室烂大街,还想保持自己的初心和纯真,但殊不知投资人根本没那么多情怀。

雁书哲

高中的时候经常有一些同学,早上或者中午到校会迟到,当时的班主任就跟我们讲说迟到是一种习惯,那些迟到的人不是说时间不够,他就是习惯了迟到,他不迟到就难受,就算到校的时间晚一个小时,他还是会迟到。

那时候我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但现在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

迟到确实是一种习惯,那些迟到的人就是经常迟到,而那些不迟到的人总是会准时或者提前到达,甚至很多时候都会提前很久到,很少有例外。

仔细深究其中原因的话就会发现,那些总是能够提前到达的人,他们会十分尊重他人的时间,他们认为迟到会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他们十分害怕迟到,所以他们一开始就是计划要提前到达的,这样即便路途上发生了一些没有考虑到的事情而耽误了一些时间,他们一般也是能够准时到达的。

而很多迟到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观念,他们认为晚到一会儿没什么大不了的,早到是对他们自己时间的浪费,或者他们计划的是自己能够准时到达,但是生活中总是会有各种意外情况发生,而他们没有将这些时间考虑在内,所以就导致了迟到。

就算把活动时间推迟一小时,那些人还是会迟到,所以迟到并不是由于你没有时间,而是你的习惯导致的。

而迟到会导致他人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认为你不尊重他们的时间,进而也是对他们本人的不尊重,而很多人都对迟到这一行为深恶痛绝,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就很糟糕。

所以要改掉迟到这个坏习惯的话,首先要从观念上认识到迟到是不好的行为,认可准时到达或者早到一会儿,以及要意识到生活中总有各种意外情况,我们要为这些意外情况预留出时间,不妨以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把自己计划的到达时间提前一会儿,比如半小时,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迟到的情况。

张超贤

2020/08/16 第一次分享

主题:瞎努力=白搭

这个主题的由来,是最近,不管是上司,还是女朋友,都在直接或间接的给我说类似于以下的这种话

  • 上司:你工作的积极性,态度,没话说,确实值得嘉奖。但是,咱们不光要加班,还要有效率啊

  • 女朋友:我身边,你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很努力的几个,但是,总是很难看到成果

反思后,发现,自己其实是没有往最重要的事情上努力。就拿自己从去年11月份开始备战的一门ITpassport考试来举例吧!

从去年11月份开始备考这个考试以来,自己每天做的就只是在花时间,做自己给自己规定的5~10道题目。复习嘛,就是每次再做新的题目之前,看一遍上次做过的题目,想不起来了,就看答案,仅此而已。

从来没有花时间去记忆那些自己整理的概念(所以,那些整理的东西也就只是花时间整理了),也从来没有整理过,哪些是自己真正掌握的,哪些记得不太清楚,哪些压根就不知道。

所以呢,体现在最终的结果上,就是看起来,我跟坚持,很努力,每天晚上都在抽出时间在看,在学。可实际上呢,问了问自己你学了些啥?自己只能支支吾吾的说上几个概念,然后就没然后了。学了快一年,这就是我现在学出来的结果。

所以,今后要把精力,时间放在最最最重要的事情上,不能除了感动自己外,剩下的什么也没留下。

海洋

大家好,我是海洋。刚到深圳一个月。

自从看了猫叔的一年顶十年之后,里面见牛人这一篇我很同意一些看法。
我也是确实这样做了,去年没有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去过成都上海去见了一些牛人,虽然是被碾压,但是真的能感受到一些东西和一些讯息,自己后来进步就非常快。

但是后来我发现很多线下聚会大都集中在北上广这些发达城市。

我当时人在昆明,只能干瞪眼。其实很多线下聚会讨论的东西是不方便放在线上来讲的,就算讲出来也是隔岸观火的感觉。

所以我多番考量,决定前来深圳。来到这个年轻的城市。当然我也有投资房产方面的想法。

但是更多的是这边距离很多牛人够近,很多线下聚会都可以很方便的参加,我可以很容易的加到我够得着的牛人微信并跟他们近距离接触。

我不会找那些级别高我太多的,勾上了也没用。自己也不能为大牛创造价值。
所以我会找那些跟我同频的小伙伴、不得不感叹这儿的小伙伴都非常热情,乐于交往。

我来了一个月左右,越来越能感受到深圳的好。
多跟优秀的人在一起接触,除了线上的社群,线下的效果更好。
我是直接辞了工作过来深圳的,所有一切从零开始。

去年线上社群认识的小伙伴帮了我大忙,从帮我租房子到找工作几乎一条龙了。 他也在这个群里,@小飞 感谢。

现在一个月了,我感觉我的选择是对的。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也很适应这里的情况

做一件事情最难的是下好决定就马上行动。很多人都停留在了下决定这一步。
庆幸我自己做到了。

宇新

08.16 本周第一次分享

主题:发展的第一步是认清自己

我觉得在个人发展上很基础的一点是先认清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一些好的激励办法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比如自己达到一个目标后,就可以看一集电视剧或打两局游戏,对于某一类人来说是一件有效的自我奖励的方式。但对于如我这类的人就不适合。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其实自控力并不强,很容易沉迷一些诱惑中而无法自拔。比如以前沉迷玩游戏,可以从早上一起床玩游戏玩到睡觉,并可以一个月都保持这样的状态,而且就算现在去打游戏的话,估计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我懊悔之前浪费了时间吗?会有,但是没有之前那么严重了。因为我认清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以及一个量化的衡量标准,再把我放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环境中,我还是很容易迷失自己。所以在认清楚自己的情况后就有办法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了。

芒格说过: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我知道自己喜欢及时满足,知道自己很难拒绝诱惑,那我就尽量避免处于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环境里。其次,设立好一个阶段性的目标,然后将目标拆解成更小的目标并设立一个可以量化的衡量标准,接下来只管执行就好了。另外,每天进行复盘,这样我可以知道自己每天做了什么,做的情况如何,以后的目标是怎样。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梳理,坚持下来也更给了自己成就感。最后,为了保证自己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前进,我会加入一个有门槛、有价值的社群。在良好的氛围的社群中,我愿意去分享有更多价值的思考,这不仅会形成一个正向反馈帮助自己坚持下去,还能使自己输出倒逼输入,让自己成长的更快。

认清自己是第一步,不要一味的盲从别人的成功经验并懊悔自己过往的行为,这样对自己的发展不会起到太多的作用,不如调整好心态,规划好未来的目标和实现路径,继续前行。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做好当下该做的事情,未来可期。

谈小罗

2020W33-01|周报

在看到本群活动的时候,我想到的词是「周报」

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司要求大家开始写周报,写工作事项、问题、感想、成长,我是很反感这种形式化的东西的。既然不得不做,我选择了一个双赢的方式,把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上,让老板满意,自己得到成长。

我会维护了一份自己的周报,真实记录这一周遇到的坑,想吐的槽。挑选一部分可以公开的内容放到给团队的周报里面,相当于一鱼两吃。

我们的记忆力毕竟是有限的,将其记录下来,便于后续的回顾。

陈春林

20200816-陈春林-本周第1次分享
感谢:@六月陈书 ,有机会进入本群。

自我介绍:陈春林,技术男,91年大学毕业,大学里学的是机械专业,2001年前在体制内执法系统,2001年后进入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技术岗级到达公司最高技术岗级,从未参与过被评定,只评定他人的技术岗级,任职副总经理10年,14年选择裸辞,离开职场。喜欢思考,喜欢折腾。

为什么要进这个群:六月陈书转发了一段分享记录给我,看到了@刘大猫 的分享关键字“睡后收入”。

我的定位:平凡普通人
我期待的目标:作为平凡普通人,稳健地实现“睡后收入”,满足到不错的生活品质。

目标实现的途径:视频号出来,践行这个目标会变得相对容易,现在正在步步为营地实施之中,用程序员的话来讲,原型产品已经上线,用里程碑的思路正在推进。

我的视频号:Toplife减脂研习社、陈春林说敏捷副业

不多写了,看长信息很费劲,以后再慢慢分享我的执行过程。

陈春林,20200816

宋大刀

宋大刀本周第一次分享:

最近在阅读一本书籍《延展: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

当我静下心来去看这本书的时候,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一直那么浮躁。明明自己一直都有收获,却觉得活的很累,不开心。因为自己一直去攀比,一直觉得自己不如身边的朋友。一直不断的去索取资源,却忘记了自己拥有的资源。而这本书就是让我明白自己应该好好利用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去索取。

我们总是会高估我们获取资源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我们又在更大的程度上低估了我们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的能力。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就决定我该沉下心来做好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把目光放在自己已经获取的资源上。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更多资源。现在我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开始限制自己买衣服的频率。打开衣柜整理自己已有衣服,清除购物车里的待买的衣服。不去刻意的认识更多人,维护好现在已有的人脉关系。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下延展的思维方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摆脱”永远不够用”的焦虑。虽然追逐可以给我们带来某些奖励,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追逐会让我们变得不幸福。因为资源就像钱一样,是我们获取不完的。

把目光放在我们已有的资源上,才看到我们已有资源更深层次的价值。

守一

守一本周第一次分享2020/0816

作为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的自己,最近和身边的人聊天大家提到的最多的就是“副业”这个词,有点一个上进的奋斗者除了主业以外总要探索点其他的东西的感觉。

提到的多了说明大家对于现在的生活好像没有安逸度日,每天心安理得的下班回去以后开启咸鱼模式的状态了。

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副业是用来图发展,主业才是用来图生存的,但是大多数人都搞反
了。

如果你认为你的主业未来很有发展又能赚钱,但是当下不赚钱,那
么建议你抛弃一切副业思想专注于主业的修炼。

如果主业一般,那么就当一个养家糊口的事情干着,要利用业余时
间找到更有发展的副业来干,这才是你未来的生存发展之本。

也许是生活的压力,又或者是对新事物的渴望,本职工作以外搞点副业应该算的上是当代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努力向往和奋斗的体现。

王晓龙

关于亲子教育的思考,与朋友们分享:

其实,父母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是孩子最好的教练,比最好更好的是当孩子最好的陪练。

教练与老师根本的区别在于: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已经做过了,并且已经做到了。

陪练与教练的根本区别在于:教练可以手把手的教学生;而陪练要和学生一起练习,相互切磋,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对孩子有多少美好的期待和愿望,自己就要先行先试,趟过一些雷,踩过一些坑,成为配说那话的人。

不仅要有言传的资格,还要有身教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信任你,依赖你,才愿意听你说,照你说的做。

因为,你们一起经历过摸爬滚打,枪林弹雨,你们已经是生死之交的战友。
我们能改变的只能是我们自己。自己改变了,自己身边的环境就会随之改变,环境里的那些人和事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改变自己很难,但这在自己的能力边界范围内。只要我们主动去做,就会有变化。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通过自己的改变影响、感动自己想要改变的人,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早睡早起,生活规律,那么你就给自己设个闹钟督促自己比孩子早起半小时。

如果你想让孩子克制使用手机,那么你就不要把手机手机带进卧室,读着书,安然入眠。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那么你就成为运动达人,路上能跑,水中能游。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那么你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读书当永不退休的职业。

……
你要他怎样,你就怎样做,持续不断地做。
更详细的思考可以看我写的这篇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BIM8qiRHUbJDeWsvMcsoew

ff

费柯举-郑州 | 第一周第一次分享

前面每个群友的分享都仔细的去看了,特别喜欢一些以个人经历和小故事呈现出来的分享,让我“体验了”行业外朋友们的工作状态与工作方式,有很大的收获。

我的经历很简单,2012年毕业以来基本上一直在交易圈摸爬滚打,除了外汇市场没有参与过,其他只要是用K线图来标记价格走势的标的基本都参与过,18年的时候投过一家朋友的售卖人工智能电话机器人的公司,但是由于经常被投诉,就停了,投资的钱朋友退了回来。

交易之外空闲的时间比较多,通过购买海外热水器的经历,索性做起了商品的搬运工,兼职运营一家海淘店铺,说是运营,其实就是佛系接单。因为有海外信用卡,有些做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朋友有时会让帮他们冲个星。

对于未来的预期,希望做有一定成长率的事,打造一部能够创造正向现金流的机器,和一群价值观相似能力互补的朋友,共同创作一份事业,摆脱单打独斗的局面。

吉光

@吉光 | 第一周第一次分享

最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于是寻找时间管理方法。
经别人推荐,正在阅读 桦泽紫苑 [日] 的著作《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

书中提到了一个节省时间、自我提升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
在工作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想要节省时间;
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是提升工作能力,掌握更有效的工作技巧;
而提升工作能力,掌握更有效的工作技巧,需要我们不断的自我投资去学习。

这样做的结果如下:

不断的自我投资学习—>提升工作能力,掌握有效工作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相同工作量所需时间减少—>节省出时间—>不断的自我投资学习—>…….

不断的重复以上步骤,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无限上升的螺旋循环。

以上就是我本周学习所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2020-08-16

小江说事

本周第一次

换到一个新的岗位,工作量大,还有2个老资历的同事,怎么破?

1、年轻的同事安抚加分担部分工作量;
2、老同事捧着,将技术含量低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工作安排给他们;
3、去领导面前提各种要求,表达各种困难,主要是要有一个争取的态度,至于领导会不会有反馈,不重要;
4、经常借着哭诉的理由去领导面前汇报工作量和工作进度,提高信息的流通性。

务正业的攻城狮张允

2020.08.16 第一周第一次分享

凡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就立即去做。

两个自己最近亲身经历的事情,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一个发生在对方身上。

第一个例子,这个群设立的消息是开群前两天自己才看到的,当时是最后补加了10个优惠名额,我大概浏览后就意识到这是个很有价值的群,而且自己也有加入的需求,但当时却迟疑了一下,第二天才着急地加了进去,此时入群费已恢复至原价。虽然上涨不多,但实实在在浪费了一个机会,略有遗憾。仔细思考,触类旁通,在这个机会稍纵即逝、时间比金钱贵的时代,有多少机会可以让你浪费呢。

好东西一旦认定是要去抢的。

第二个例子,在闲鱼上挂了一件质地还不错的家具,有两人先后看中。第一位买家提前两天就把价格谈拢,但并没有来取货,也没有网上锁单;第二位则简单询问了两句,问了一下有无瑕疵,就直接下单,当晚就把家具取走了,干净利落,一点不拖泥带水。第一位买家知道后,肠子都要悔青了,连连表示“失误了”。这个过程我没有把自己只当成一个卖家(所以我没有提醒也没有按照口头约定主动为第一位买家锁单),而是一直在观察和体验这个过程。我能够感受到两位对这件家具都很感兴趣,本来第一位买家是可以买走的,但因为他的失误或者有可能想寻找更合适的机会而犹豫了一下,结果错失。

这也给我自己一个启示,如果一件东西是自己想要的,而且也确实适合自己,就不要犹豫,直接下手,对于一件物品如此,对于一个机会亦是如此。

虽说可能有更合适的,但问题是那个也不一定是你的。

Chow

本周第一次

周五,所在的项目不到半年,团队解散了,究其原因,还是团队前期的人员没选对,一切的问题都出在人身上,面对不合适的人,前期一定要严把关,就像塔勒布在《反脆弱》里所说的杠铃策略那样,要么做好,要么不做,没有中间方案!

今年做的几个副业小产品,目前看都不太成功,除了人的因素,也要学会抓住重点,小团队前期,或者是个人在做MVP时,不要贪大求全,活下来,最重要!

小罗

v2020.8.16.1.1(格式是年、月、日、第几周、当周的第几次分享),小罗分享:

我发现环境和大脑对效率的影响

1.嘈杂的外部环境
很多来自外部环境刺激信息的设计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比如手机通知消息,电话铃声等等。如果外界的环境充满着类似的刺激,对于效率来说是个无比可怕的灾难。

2.安静的外部环境
如果在极端安静的环境下,因为外界的刺激信息太少,人会潜意识的提高外界收集信息的注意力,而减少用在工作学习上的注意力。所以在极端安静的环境下,人很容易听到平时听不见的小声音,还会被打断思路。
嘈杂的外部环境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总在工作学习的时候就来那么一下,偏偏还没什么办法。而安静的外部环境,效率又受大脑的本能所限制。想要提高效率外部环境嘈杂了不好,太安静了也不好。

3.工作学习效率到底受什么影响?
工作学习效率的多少,取决于大脑唤起水平。什么意思?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绝大部分汽车发动机来说,通常效率最高是在时速50到80公里的时候,速度低于50或高于80油耗都会增加。而人的大脑也是这样子,大脑负荷在“刚刚好”的时候效率是最高的,“低负荷“和”高负荷“效率都会相应地降低。

那么如何提效率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让大脑的唤起水平保持在“刚刚好”范围内。工作学习时候大脑唤起水平简单的来说由两方面决定,第一是工作学习内容的认知复杂程度,如果是高认知水平的内容,大脑唤起水平就是高负荷或者是满负荷状态,反之低认知水平的内容,大脑唤起水平就低;第二点是环境信息的刺激,外界环境信息过多或过强会提高大脑唤起水平,反之外部环境信息少刺激弱则不会提高大脑唤起水平。

有想有注

如何在金融市场持续赚钱?

1.选择正确的投资标的。
2.长期持有。

好的投资标的总是那么明显,茅台,苹果,阿里巴巴,腾讯,美的,比特币。他们的共同点是市值高,名声显赫。但是大多数人总是视而不见。
为什么是长期持有?

看一下上面几个股票的K线图,日线总是上窜下跳。月线来看总是长期上涨,屡创新高。

有人问巴菲特,长期是多长?巴菲特说:“我希望是永远”
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无法想象的。股票买了就不卖?买了就不再变现?不能变现的钱还是钱吗?

然而事实就是事实1802年至2002年的200年间,股指上涨70万倍,年化收益率6.6%.而美金则贬值95%。

Lyyyyy

Lyyy本周点滴分享:

看老罗团队直播 还是会有一些不那么用户视角的口条:

比如:还有多少多少SKu
比如:来看下一个「品」
比如:点一下屏幕上那个Icon

(我妈有次转头问我sku是啥)

虽然并无大碍 微乎其微,但是在直播的即时场景中 站在用户角度去说普通消费者能听懂能秒懂的话是很重要的。

施富

笑来老师语录:所谓的投资,就是把当前的消费欲望交给时间和智慧,以便将来有更高效的消费方案。

投资理念之一:耐的住寂莫,守的住繁华。

大宝

2020.08.16
大宝第一次分享:
本周基本是无意识状态过完的,唯一的收获就是半夜睡不着翻手机看到大猫建群没犹豫,加,第150位进群。感觉很幸运。

大娄

2020.08.16 第一周第一次分享

最怕“盲维”

前几天在吴伯凡老师的认知课中,第一次听到盲维这个概念。即有一些维度你根本不知道,别人用的很6.而这恰恰是高手与普通人真正的认知差距。

1.为什么会出现盲维

人往往是根据过往的经验来做事,有位作家曾说过这样的话:即使再伟大的作家,也只是在书写他的片面。

所谓观点,不过是一个人看待一件事物的所站的一个点而已,绝对不可能看到一个事情的全部,所以盲维在所难免。

2.盲维会产生什么影响

创业过程中,怕的并不是犯错误,而是怕没有目的性的犯错误,即使是犯错误,也能分成正确的犯错误,和错误的犯错误。

所以我认为,盲维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们找不到核心问题的所在,即使不断的重复错误,也跳不出死循环。

3.如何解决盲维

a 有迭代认知的意愿;
b 提升认知,读书·聊天·学习别人的经历;
c 做一个重要的决定之前,尽可能的多收集相关的信息,关键节点的关键决定需要下大功夫,符合28定律;
d 学会抓关键点;
e 出现问题后,提出假设,调整单一变量,获得结果,得出结论。

郭庆岑

2020.08.16 第一周第一次分享

近期读书收获

理顺和父母的关系模式,让爱传承下去

孩子不要去批评和指责父母,而是要对父母表示感谢,对父母持肯定的态度。让父母意识到他的地位比你高,他是给你提供能量的人,对他表示感谢,你才能获得足够的爱。有了这份爱,你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把爱传递下去,这就是理顺我们和父母关系的一个最基本的法则。

爱是传承,爱不是对等的,父母给了孩子生命,但是孩子不能还给父母生命,因为父母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孩子根本拉不住。父母给你的爱,你可以再给孩子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0

【《每周思路集锦2020.8.16发言合集01》隶属于分类: 大猫概念

它起初由本站用户:刘欣Eden于3年前 创建。

该内容的链接是:

目录